隨著應用場景的多元化,服務機器人有望成為繼手機之后的下一個重要的數據入口。在未來3-5年,從互聯網3.0和整個機器人行業來看,服務機器人將是一個爆發點。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革新推動著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再加上用戶對機器人的接受度也在逐漸普及,可謂技術和市場兩端都已具備服務機器人商業化的條件。不過,目前我國在操作系統、硬軟件體系以及機器人檢測認證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制約著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快速發展,只有企業、機構這些市場的個體加強合作,同時不忘兼顧國際市場,才能使我國的機器人產業未來走的更長遠。
市場正處在狂歡前夜
目前,機器人產業正在全球范圍內加速發展,2015年全球機器人行業及相關服務市場規模已達到710億元,未來4年的CAGR為17%。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將于2019年增長至320億美元。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的銷售量預測將增加到4200萬臺左右。
當前,國內服務機器人應用領域和產品主要集中在清潔機器人、教育機器人、娛樂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和安防機器人。預計未來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可超過工業機器人。從聯網、智能到自主,語音交互、NLP、人臉識別、場景理解乃至更高級的自主行為規劃、多主體協同等,都將是高級服務機器人的必備技能。隨著應用場景的多元化,服務機器人有望成為繼手機之后的下一個重要的數據入口。
產業投資機會之窗來臨
互聯網3.0時代,“互聯網+”滲透各行各業是這個時代的特色。在3.0時代,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變成熱點中的熱點。不管是現在的互聯網以小者為主的查人工智能或者國家層面講工業4.0的發展也好,還是看全球的一些動態也好,機器人變成了一些投資的風口。
機器人是一個有50年發展歷史的古老行業,過去50年,不管是德國還是日本,包括在中國我們知道的機器人上市公司,他們最突出的產品都是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廣泛的應用特別是汽車、生產線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然而在未來3-5年,從互聯網3.0和整個機器人行業來看,服務機器人將是一個爆發點,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服務機器人在未來3-5年是一個機會窗。
低成本機器人已成必然趨勢
當前,平板型機器人的時代已經out,桌面級、高性價比、多形態的機器人產品將占據市場主流。價格戰成為下半場焦點。據調查了解,國內消費級機器人品牌廠商的銷量數據并不樂觀。目前,國內品牌的年銷量數據基本均在十萬臺以下,主要渠道仍以國內市場為主,且千元價格是銷量的分水嶺。
因此,國內多家廠商已經或者將要推出的新品,都將方向鎖定在桌面級、小型化、簡化版用于打價格戰并不是簡單的巧合。服務類機器人在早期難以形成剛需與應用場景,普通消費者在心理層面可接受的價位并不會太高。再加上人工智能技術的升級,模塊化的逐漸趨于低成本,和穩定都使得機器人公司的開發成本降低。所以出現低成本的機器人,也就成了這個行業的一個必然趨勢。
主動擁抱國際市場才能共贏
當下全球機器人發展正處在洗牌的轉折點上,中國的機器人企業具備趕超國外企業的機會。任何技術都是從萌芽到成長到成熟最后到衰退,但是機器人的周期終點還不得而知,在這樣的節點下,主動走出去擁抱外面的市場才能實現共享和共贏。
現在,全球進入一個產業過剩的時期,很多企業加速創新轉型。而創新需要人才和資金的支撐,過去企業的發展都是滾雪球式的自我發展。在現在的研發進程中,資金與社會資源的整合,資本的作用是越來越重要。再加上全球一體化時代的到來,企業面對的都是全球的市場和競爭,這就體現了“共創、共享、共贏”的主題和理念,在共享資源的環境下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