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設計創新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三大核心力量。”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應放天如是說。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工業設計已深入到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且不斷孕育出新的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加速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重塑。正如日前召開的首屆世界工業設計大會主題“設計·生產力”所體現的一樣,設計創新已成為提升產業價值的有效途徑,是推動新一輪產業革命發展的重要引擎。
工業設計成制造業價值鏈關鍵環節
工業設計助推轉型升級的成效是實實在在的。“每投入一元到工業設計之中,海爾能夠產生約200元的產值。”海爾集團創新設計中心總經理吳劍說。在大會同期舉辦的2016年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頒獎式上,海爾集團技術研發中心的卡薩帝雙子云裳滾筒洗衣機成為九個金獎獲得者之一。
作為創建自主品牌、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工業設計已是制造業價值鏈中最具增值潛力的環節之一。據美國工業設計協會測算,工業品外觀設計每投入1美元,可帶來1500倍的收益。工業設計在工業轉型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都將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工業設計又被稱為制造業的終極競爭力。
應放天認為,如果沒有設計,電爐絲永遠只是電爐絲,但當一名設計師把它設計成了一個電爐、一個電飯煲、一塊電熱毯,當科技和設計結合在一起,無數的商業機會就會涌現出來,巨大的商業價值也能應運而生。從另一方面來考慮,這也是需求的問題。
對我國而言,發展工業設計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工業化進程的必由之路。在《中國制造2025》中,“提高創新設計能力”更是被列為重要內容。
在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陣痛期,企業的成本和規模優勢正在消退,提高設計能力成為決定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工業設計是整合優化和集成創新的活動,是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橋梁。”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副巡視員羅俊杰在此前召開的世界工業設計大會情況通報會上強調。發展工業設計,將是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工作內容。
如今,在歐美發達國家,工業設計的資金投入一般可占到總產值的5%到15%,高的甚至可占到30%,而中國制造企業在工業設計方面的投入幾乎不到1%。可見,打造中國制造升級版,這一環節必須要補上。
加快發展工業設計產業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工業設計發展,出臺系列重要文件,加強政策引導和工作推動,特別是在《中國制造2025》的第一條戰略任務“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中就強調,要提高創新設計能力,在傳統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推動創新設計發展,全面推廣應用以綠色、智能、協同為特征的先進設計技術,建設完善創新設計生態系統,設立國家工業設計獎,激發全社會創新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目前,我國工業設計已經取得長足發展。羅俊杰指出,在全國范圍內,設有工業設計中心的制造業企業已經超過5000家,獨立的工業設計類企業超過60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超過2000家。全國各地的工業設計行業組織約60家。1000余所高等院校設有設計相關專業。全國直接從事工業設計的總人數近30萬人。
“近十年來,在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下,工業設計的創新作用越發凸顯,在我國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工業設計成為了創新發展的新引擎、新動力。在這個過程中,工業設計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也與日俱增。”工信部原總工程師朱宏任在會上強調,要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工業設計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世界工業設計大會舉辦地杭州良渚夢棲設計小鎮是國內第一個以“工業設計”為主題的小鎮,其產業定位是服務于高端裝備制造業前端的設計產業,致力于打造一座世界級的“設計奧斯卡”小鎮。通過這次大會,與會各國將在此討論制定共同行動計劃,各國設計組織將展開交流洽談,簽訂一攬子合作備忘錄。世界第一個工業設計領域的合作宣言《良渚設計宣言》也在這里誕生。再加上2016年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的揭曉和頒發,這都將有力推動我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促進我國與國際資源共享共贏。
良渚夢棲設計小鎮正在以這樣的方式擁抱世界。工業設計也將成為代表中國制造的一張新名片,從設計小鎮啟程,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