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也分析了為什么價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有四句話很重要:一是前期超跌,就是經濟增速放緩的時候價格超跌;二是庫存的回補,由于經濟運行比較平穩,企業需要回補庫存;三是主動減產,鋼鐵和煤炭企業根據去產能的需要,壓縮了產量;四是政策預期,大家覺得去產能力度在不斷加大,可能供應量會減少,價格可能回升。但是總體上來看,供需的基本面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價格的波動是一個短期因素的綜合結果,也符合經濟穩中向好、需求增加的趨勢。
徐紹史補充說,這里面還有一些比較復雜的因素,比如說7—11月份,發電增速是6.8%—8%,可是整個上半年的發電量的增速只有1%,發電量上去之后,電煤的需求就會增長,算算電煤需求大體至少要增加約6000萬噸。另外還有比較復雜的原因是運力,公路的治理超載、超限,鐵路的運力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而且去年10月份之后正好是大秦線檢修,每天影響運量約20萬噸。還有一個因素,去年10月份之后一部分資金流到了期貨市場,特別是把煤炭價格給帶起來了,從短期的綜合因素來看比較復雜。
針對這種情況,發改委與有關部門、行業協會等方面一起采取了措施,一是有序地釋放高效的先進產能,增加產量。二是引導煤電企業與煤炭企業簽訂長效的協議或者合同,改變其交易方式,這也起到積極的作用。三是規范煤炭價格指數的編制和發布,發改委有兩個大的煤炭價格指數,一個是環渤海動力煤指數,也就是秦皇島,5500大卡煤炭的價格指數;二是CCI指數,實際就是山西的汾渭指數,也是煤炭的一個價格指數。發改委請相關的部門介入,幫助他們進一步規范編制這些價格指數,發布這些價格指數,正確引導預期。四是規范煤炭的經銷活動,強化鐵路的運輸保障。鐵路總公司非常支持,到去年取暖期開始之后,每天保證8.5萬個車皮,500萬噸的運力,滿足北方地區取暖和發電的需要。
徐紹史最后表示,今年去產能的要求會更高,“三去一降一補”任務會更重,壓力也會更大,發改委正在編制2017年鋼鐵煤炭去產能的方案,春節之前這個方案就可以下來,科學確定任務目標。要進一步強化安全標準和落后產能的標準,“僵尸企業”一定要作為“牛鼻子”,加快退出關停。同時要守住四個底線:安全生產的底線、妥善安置職工的底線、依法依規和誠信履約的底線,要保證穩定供給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