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胎是最常見的應(yīng)急物品之一,平時不大用,而且還很占地方,也很重,但真遇到爆胎、扎釘漏氣之類的突發(fā)狀況,它可以保證你在荒無人煙的地方也能自救。
但時代進步了,有些車連備胎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補胎液,這東西靠譜嗎?
使用很方便
補胎液通常有兩種設(shè)計,一種像一瓶殺蟲劑,另外一種除了有一瓶補胎液以外,還配有一個充氣泵。雖然方式都不一樣,但兩種方式使用起來都非常方便。
像殺蟲劑的那種,只要把補胎液搖晃均勻,然后把充氣管接上輪胎之后,打開閥門就可以了。這種設(shè)計不僅能把補胎液打到輪胎內(nèi),還可以為輪胎充氣。
另外一種靠充氣泵加壓的,使用方法也差不多,只不過補胎液要裝到充氣泵上,同樣是直接打到輪胎里面。
無論是哪種設(shè)計,都不需要把輪胎卸下了,只要直接使用就好了,這一點遠遠要比換備胎方便。當然,使用之前,需要把扎到輪胎的異物先拔出來,這樣才會有效果。
問題多得是
盡管用起來很方便,可實際問題卻比換備胎的多很多。首先,這種方式只適用于扎釘子這些破口非常小的情況,要是破開比較大,甚至是爆胎的情況,那完全就無能為力。另外,胎壁穿孔同樣是無法進行補漏的。
其次,補胎液只能起到臨時應(yīng)急作用,最多只能讓你熬到補胎店,而且,打了補胎液以后,還會影響動平衡,車速不能開得太快。
最后,用來補胎液以后,日后補胎的問題會更多。輪胎內(nèi)的補胎液必須及時清洗,并更換新的氣門芯,因為補胎液里的一些成分容易腐蝕輪胎。而且,補胎液里的膠質(zhì)成分覆蓋在輪胎表層,對補胎打磨以及粘貼造成影響,甚至影響補胎的效果。
這種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應(yīng)急方法,難道國外就沒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嗎?其實那是國情問題!首先,國外的救援服務(wù)相對比較完善,公路網(wǎng)也比較發(fā)達,車開到哪里,救援車也基本能夠到達。
至于國內(nèi),只要你走到國內(nèi)一些省道或縣道,別說告訴自己的具體位置,連附近有沒有救援服務(wù)都比較難說。所以,這類應(yīng)急救援方式,并不太適合國內(nèi)的使用情況。
更好的應(yīng)急方法
其實很早以前已經(jīng)有一種應(yīng)急方法,就是穿膠條,這種方式相比補胎液更耐用可靠,工具也很容易買到,不過做起來比較費勁。
首先,同樣要把釘子起掉,然后用螺紋手錐將扎釘子的口子再弄大一點,接著,把膠條穿過針狀手錐,將它刺進去,最后,將突出的膠條裁掉就可以了。
不過,具體這些操作還是比較講究經(jīng)驗,一個弄不好,可能補胎不成反而把輪胎弄壞了。但可以肯定,這種方法屬于更專業(yè)的方法,可以保證你走完所有的路程。它同樣只對扎釘子這樣的破損有效,太大的口子同樣是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