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汽車后市場將全面進入車聯網時代。據統計,中國的汽車后市場規模在2014年已達6000億元,2015年市場產值達8000億元。到2018年,這一數字將突破萬億元大關。
萬億級的汽車后市場,吸引了各行業的高度關注。近年來,看好這一市場前景的投資人和產業布局者躍躍欲試,帶著大量的資金、人才、技術,以及全新的商業模式進入這一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只有堅持“創新”,才能在競爭激勵的市場中生存下來。今年,國內的汽車后市場顯得格外熱鬧-不僅各大車企、零部件企業、互聯網創業者,以及保險公司加快了布局后市場的步伐,有實力的經銷商集團和打車平臺也高調宣布進軍這一領域。雖然目前國內的汽車后市場還沒最終定型,但新格局已經初步顯露出來。
業內人士表示,借助電商公司的車聯網平臺,保險公司可以收集海量客戶信息,通過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對客戶的差異化特性、風險取向、駕駛習慣、用車情況等進行研究,基于客戶差異化特征和不同需求研發推出更個性化、更契合客戶需求的新型保險產品。
例如,根據客戶的性別等屬性、駕駛時間長短、駕駛里程、駕駛習慣偏好、用車環境等量身定做相應的風險管理方案,這樣駕駛風險較低的客戶將享受更低的保費。同時,車險公司還可以通過對客戶用車的風險點,進行大數據分析和研究,為不同的客戶量身打造用車風險管理服務,引導客戶認知自身用車的風險點。
從市場大環境來看,目前涉足汽車后市場的O2O企業正在從“燒錢”搶市場向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轉變,引入保險業務可以進一步提升自身平臺知名度、提高用戶的黏度。而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借助O2O模式下的透明、低成本運營及高用戶體驗,也有望為傳統車險業務轉型帶來全新思路。
此外,未來保險公司還可以圍繞汽車用戶,從汽車保險開始,推動未來對汽車客戶提供更多更綜合性的服務,比如說家庭財產險、個人意外險、人壽保險,再進一步向車主的理財、投資規劃、金融服務這方面進行展開。
2017年,出行平臺將進入“適者生存時代”
具有一定規模的出行平臺擁有不少資源,如車主資源、車企資源、電商平臺資源等,這些資源在未來都可能“變現”。當出行平臺的主營業務做到足夠大時,他們肯定會大規模提供后市場服務,且不僅服務于自有平臺上的車主,也會面向更多消費者。
對于出行平臺而言,目前布局后市場主要目的是先于他人占位置,但未來,出行平臺必將會擴展出越來越多的細分領域,深耕我國的汽車后市場。
2017年,汽車后市場行業劃分將越來越細
目前,我國的汽車后市場主要包含汽車養護、汽車保險、汽車維修及配件、汽車金融、汽車改裝、二手車及汽車租賃、汽車電商七大類。
業內人士認為,出行平臺之所以在汽車金融保險、車輛維修保養、二手車三個領域集中發力,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在此方面有著先天優勢,本著“駕輕就熟”的原則開拓新的盈利點;另一方面,借助這些新增的服務,出行平臺也能有效增加其與車主之間的黏性。
目前,各大出行平臺都積累了龐大的車主數據,幾乎每一位車主對后市場服務都有一定需求,通過向平臺上的車主提供服務,出行平臺將能提升車主在平臺上的留存率。盡管車主的反應較為冷淡,但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并不足以澆滅出行平臺進軍后市場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