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太陽海纜(東山)有限公司在廈門港東山港區城垵作業區太陽海纜碼頭舉行莆田項目首批海底電纜啟運儀式,此次莆田項目首批海底電纜的啟運,不僅是公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標志著福建省首個海纜運輸專用碼頭正式投入運營。縣長劉兆民、副縣長吳華安參加啟運儀式。
此次啟運的莆田項目首批海底電纜包括66kV 3×95平方毫米、3×185平方毫米以及3×500平方毫米三種規格的光電復合海底電纜,總長度達到20.94公里,將用于莆田平海灣海上風電場項目。
太陽海纜(東山)有限公司副總裁 向波:此次電纜交付對我們公司將來大規模生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為福建省海上風電開發應用提供有力的幫助。
太陽海纜專用碼頭作為福建省內首個海纜運輸專用碼頭,于2023年4月開工建設,2024年11月5日完成交工驗收。碼頭規模為新建5000噸級通用泊位1個(碼頭結構按靠泊30000噸級雜貨船設計),使用岸線長度154米,年吞吐量11萬噸,設計年通過能力14.5萬噸,總投資10867.07萬元。碼頭采用離岸式布置,配備先進海纜輸送設備,可為海底電纜施工船及周邊企業提供靠泊、裝卸和運輸服務。
太陽海纜(東山)有限公司副總裁 向波:下階段,我們將在碼頭現有基礎上全面推進技術改造升級工作。目前碼頭已具備5000噸級的作業能力,升級完成后將躍升至3萬噸級規模。這一重大升級意味著未來能充分滿足更大規模、更高電壓等級海底電纜的生產配套需求,在運輸環節實現更高效、更安全的貨物轉運,為海底電纜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提供堅實的物流支撐。
莆田項目首批海底電纜的成功啟運對太陽海纜(東山)有限公司意義重大。它不僅驗證了公司在海纜運輸領域的技術實力,扭轉了福建省此前無海纜運輸能力的局面,提升了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還為未來復雜海纜項目積累了經驗,推動技術創新。同時,太陽海纜專用碼頭的運營為公司生產運輸提供了關鍵支持,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助力新能源領域布局,促進“雙碳”目標實現。此外,碼頭的啟用還優化了東山港區功能布局,增強了區域海洋工程競爭力,加強了對外經濟聯系,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提升了海洋經濟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
太陽海纜(東山)有限公司將緊跟國家“雙碳”目標和“十四五”“十五五”規劃,加大研發力度,創新深遠海海纜產品,并堅持走產品特色化、品質卓越化、服務差異化的發展道路,為海上風電產業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轉自東山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