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板聲屏障吸聲結構是一種板厚度和孔徑都小的穿孔板結構,其孔徑一般不大于3mm。微穿孔板吸聲結構同樣屬于共振吸聲結構,其吸聲機理與穿孔板結構也基本相同。與普通穿孔板吸聲結構相比,其特點是吸聲頻帶寬、吸聲系數高,缺點是加工困難、成本高。微穿孔板吸聲結構也可以組合成雙層或多層結構使用,以進一步提高其吸聲性能。
由穿孔板聲屏障構成的共振吸聲結構被稱做穿孔板共振吸聲結構,它也是工程中常用的共振吸聲結構。對于多孔共振吸聲結構,實際上可以看成單孔共振吸聲結構的并聯結構,因此多孔共振吸聲結構的吸聲性能要比單孔共振吸聲結構的吸聲效果好,通過孔參數的優化設計,可以有效改善穿孔板聲屏障吸聲頻帶等性能。為了更有效地研究石英玻璃在流體靜壓強作用下的力學性能,直接采用石英玻璃塊體進行了常溫流體靜壓強試驗,建立了石英玻璃的流體靜壓強-玻璃密度的關系;應用拉曼射線儀分析壓后玻璃的微觀結構變化,建立了壓密度-拉曼光譜頻率的關系;對石英玻璃進行了Vickers壓痕試驗,將試驗后的試樣進行拉曼射線測定,根據上述拉曼光譜頻率隨壓密度變化的規律,研究了Vickers壓頭下石英玻璃中由流體靜壓強引起的體積壓密分布情況.
穿孔板聲屏障的共振頻率與穿孔板的穿孔率、空腔深度都有關系,與穿孔板孔的直徑和孔厚度也有關系。穿孔板的穿孔面積越大,吸聲頻率就越高;空腔或板的厚度越大,吸聲頻率就越低。為了改變穿孔板的吸聲特性,可以通過改變上述參數以滿足聲學設計上的需要。穿孔板主要用于吸收中、低頻率的噪聲,穿孔板的吸聲系數在0.6左右。多穿孔板的吸聲帶寬定義為,吸聲系數下降到共振時吸聲系數的一半的頻帶寬度為吸聲帶寬,穿孔板的吸聲帶寬較窄,只有幾十赫茲到幾百赫茲。
對普通混凝土、鋼纖維增強混凝土、耐堿玻璃纖維增強混凝土及聚丙烯纖維增強混凝土進行了抗碳化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纖維增強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優于普通混凝土;3種纖維增強混凝土中,抗碳化性能的是聚丙烯纖維增強混凝土,其次是耐堿玻璃纖維增強混凝土,再次是鋼纖維增強混凝土.
金屬吸聲尖劈隔音屏主要是在金屬板體的底面密布凹設諸多錐底具有一圓形微細孔的三角錐,然后在金屬板體的頂面設具成形為微細波浪型表面,且于波浪型表面上對應橢圓形微細孔處上方周圍亦凹設成形三角錐形。這不僅可增加了裝飾效果,而且因為增加了材料暴露在聲場中的面積,即增加了有效吸聲面積,并使聲波進入到材料深處,可提高尖劈隔音屏的吸聲性能。采用SEM和XRD等技術手段,探討了石灰陳化過程機理及其在文物保護中應用的可行性.結果表明,石灰在陳化過程中,隨著陳化時間的增加,氫氧化鈣的粒徑呈現逐漸減小的趨勢,形成了直徑約50nm、長度約200nm的針狀氫氧化鈣,以及粒徑為100~200nm的板狀氫氧化鈣;陳化石灰的納米粒徑和高反應活性較好地改善了陳化石灰糯米灰漿的抗壓強度、表面硬度等物理性能,并使陳化石灰-乙醇分散液具有良好的滲透性,可較好地解決傳統石灰水加固劑溶解度較小和滲透性較差的問題,為其在磚、石、土質文物保護中的應用奠定科學基礎.
金屬吸聲體或吸聲尖劈隔音屏是一種的、自成體系的吸聲結構,它主要由多孔性吸聲材料加尖錐式結構構成,它不需要壁板結構一起形成共振空腔。其特點是吸聲性能好、便于安裝,要求是質量輕、便于施工等。金屬吸聲尖劈隔音屏常采用超細玻璃棉作為填充材料,采用金屬框或H型鋼結構等為支撐架,采用玻璃絲布作為外包裝防水材料,有時也采用穿孔率大于20%的穿孔板作為外包裝。試驗研究了不同強度等級的石灰巖骨料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彈性模量隨齡期發展規律,并與砂巖骨料混凝土進行了比較.通過數值模擬,建立了石灰巖骨料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彈性模量與齡期之間的相互關系模型.結果表明:不同強度等級的石灰巖骨料混凝土彈性模量發展比抗壓強度快,且比砂巖骨料混凝土高;不同強度等級、不同巖性骨料混凝土的彈性模量與抗壓強度平方根均呈線性關系,隨強度等級的增大,石灰巖骨料混凝土彈性模量增長減緩,砂巖骨料混凝土則與之相反.
金屬吸聲體的吸聲性能與聲尖劈隔音屏的總長度以及空腔的深度、填充的吸聲材料的吸聲特性等都有關系,吸聲尖劈隔音屏越長,其低頻吸聲性能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