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染色劑是一款新型產品,無毒無味、對人體無害,抗紫外線和風化,色調穩定,利用混凝土,水磨石等進行人工染色,既可使混凝土等制品更加豐富多彩,能滲透3-5毫米與混凝土融合,不掉色、又可避免因環氧樹脂脫落問題造成的不美觀
產品顏色:混凝土染色劑分紅、綠、黃、黑、藍等基本顏色和專用調色劑自行配制所要求的其他顏色使用方便,對混凝土制品的力學性能沒有影響。

新聞:江蘇常州混凝土染色劑配方
采用氣固兩相流沖蝕試驗系統對混凝土進行了風沙沖蝕損傷試驗,并通過掃描電鏡(SEM)對其損傷表面的微觀形貌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在低沖蝕角下,混凝土的風沙沖蝕損傷破壞表現為表面劃傷破壞,在高沖蝕角下,其破壞表現為沖擊壓痕破碎破壞,隨著下沙率的增大,其沖蝕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提出了一種混凝土受風沙沖蝕損傷評價方法,可為混凝土的風沙防護及耐久性評價提供依據.
應用場所:1、各類廠房、電力廠、化工廠、倉庫、食品飲料廠、電子制品廠、污水處理廠、制藥廠、冷庫、電廠、棉紡廠等。
2、公共用地:廣場、市政建設、人行道、走廊、廚房、博物館、休息區、公司大堂、公共洗手間等。
3、運輸用地:碼頭、港口、停車場、飛機庫、飛機場、汽車4S店、車輛維修中心、物流中心等。
4、商業用地:商業建筑、餐館酒吧、有機食品店、商場超市、大賣場、運動健身、體育館、輪胎店、店、游樂場等。
5、其他用地:、學校校舍、科研機構等。

新聞:江蘇常州混凝土染色劑配方
為模擬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PCCP)在蒸汽養護階段的溫度場,考慮溫度與化學反應速率的關系,根據Arrhenius方程引入溫度影響因子,提出新的混凝土水化度公式,并根據不同養護溫度下的水泥水化熱試驗數據,擬合了不同溫度下混凝土實際齡期時所對應的水化度公式.結果表明:所擬合的水化度公式擬合效果較好;將用水化度表示的混凝土導熱系數和水化熱參數應用于工程實際,與傳統的分析結果相比,PCCP溫度場的溫度值有所提高,與工程實際更為貼近.
優點:滲透性、超耐磨、不掉色、不退色、抗紫外線和風化,耐候性好、色彩豐富
無毒無味、對人體無害、環保產品、超越環氧地坪、避免起皮脫殼的現象、施工簡單。
著色施工方法:1、(粗磨)地坪著色施工前,根據地面情況,首先用金剛石鐵磨片或翻新磨片將地面找平,然后再用翻新或樹脂干磨片研磨到200目-400目(強度較高的地面研磨到200目即可上色,強度不夠的可以研磨到400目再染色)。
2、(固化)打磨后掃掉灰塵,清潔地面物質、用吸塵器吸干凈。上固化劑之前,一定要將地坪清洗干凈,晾干、再上固化劑。
3、(染色)用滾筒先橫滾豎滾將著色劑均勻地涂刷一遍、待表面干透后,再涂刷一遍,讓地面保持濕潤2-3個小時。如果某一區域打磨不平,則著色劑會往低洼地帶聚集,則需要用滾筒將低洼地帶的著色劑往四周分散拖開,或是直接用拖把清理干凈。晾干12小時后,查看是否有區域因為地面不平整處于高位而染上偏淺,必要時再補刷一遍染色劑或是個別區域(顏色較淺處)補刷一些染色劑。

新聞:江蘇常州混凝土染色劑配方
介紹了硬質聚氨酯泡沫作為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的3種結構和應用方式,以實體建筑火災為基礎,比較聚氨酯泡沫的薄抹灰保溫系統、金屬面一體化保溫系統和幕墻保溫系統的實際火災危險性,分析了聚氨酯外墻保溫系統不同構造及應用方式對建筑外墻防火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相對于薄抹灰保溫系統,金屬面一體化保溫系統防火性能較差;幕墻保溫系統只要具有良好的防火構造設計,也具有較好的防火性能.
4、(固化)待染色劑完全干透后,就可用固化劑涂刷,過12小時后在研磨。
5、(拋光)根據溫度,少要經過8小時的反應后,以800目樹脂干磨片開始---1500目---3000目開始干磨拋光,(800目---3000目研磨時,機器需要配備吸塵器)300目結束后,地面即會出現高光效果,(有時顏色會出現不均勻和視覺感到褪色顯現,不急,涂刷保護劑后,方見效果)
6、(保護劑)后再涂刷一遍保護劑,(此時顏色才能顯現鮮艷均勻的色彩)要經過1天左右的滲透期方可上人上車,此時已達到防水防油效果。
若想要達到有光澤度請看以下步驟:
7、細磨地面:固化劑噴灑2-3小時后,表面完全干燥后,可用樹脂軟磨片從800目和1000目1500目交替逐級打磨,后用帶有白潔墊(轉速為2500RPM)的拋光機拋光。
新聞:江蘇常州混凝土染色劑配方
采用SEM和XRD等技術手段,探討了石灰陳化過程機理及其在文物保護中應用的可行性.結果表明,石灰在陳化過程中,隨著陳化時間的增加,氫氧化鈣的粒徑呈現逐漸減小的趨勢,形成了直徑約50nm、長度約200nm的針狀氫氧化鈣,以及粒徑為100~200nm的板狀氫氧化鈣;陳化石灰的納米粒徑和高反應活性較好地改善了陳化石灰糯米灰漿的抗壓強度、表面硬度等物理性能,并使陳化石灰-乙醇分散液具有良好的滲透性,可較好地解決傳統石灰水加固劑溶解度較小和滲透性較差的問題,為其在磚、石、土質文物保護中的應用奠定科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