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為森林認證做的推廣宣傳畫
(1) 提高森林經營單位的森林經營水平,促進森林的可持續經營;
(2) 穩定企業現有產品市場份額,并為進入新市場創造市場準入條件。除此之外,森林認證還可以實現以下目標:區分產品;森林服務的商品化;降低投資風險;促進利益各方的參與;獲取財政資助;加強法律實施等。
森林認證的要素
森林認證和林產品標簽體系一般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標準:標準是認證評估的基礎。
歡迎來電咨詢
深圳市凱冠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聯系人:邢小姐
聯系方式:0755-28377534-803/13302430016(微信同號)
QQ:2313063247
郵箱:szkaiguan06@163.com
官網 http://www.szkaiguan.com/
地址: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草堆街30號三鼎電商文創園A棟502
森林經營的認證(一致性評估):以獨立方式按照標準對森林經營單位進行正式審核。 產銷監管鏈的審核:通過對文件的評估、認證產品的銷售或購買數量,以及對倉庫和產品生產過程的定期檢查確定產品的來源。
林產品的標簽:以森林經營的認證與產銷監管鏈的審核為基礎,企業可以申請標簽作為傳遞信息的工具。
授權:對認證機構的能力、可靠性和獨立性進行認定。它是對認證和標簽過程的補充,其目的是提高第三方認證機構的可信度。
標準是認證的基礎,認證是針對標準的評估過程。森林認證的標準有兩種:
(1). 業績標準(performance standards)它規定了森林經營現狀和經營措施滿足認證要求的定性和定量目標或指標,如FSC原則和標準。在應用上,業績標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不可能制定出適用于全球森林的詳細標準,必須在一般的國際標準框架內制定區域或地方標準。不同區域的業績標準存在一定的差別,但具有兼容性和平等性。
(3) . 進程標準(procedure standard sorprocess standards)又稱為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它規定了管理體系的性質,即利用文件管理系統執行環境政策。除法律規定的環境指標外,這種標準對企業業績水平不做最低要求。申請認證的森林經營單位必須不斷改善環境管理體系,承擔政策義務,依照自己制定的目標和指標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并解決認定的所有環境問題。ISO14001標準就是一種環境管理體系標準。
(4) 這兩種標準在概念上存在明顯的差別,但在應用上又有一定的聯系,他們還可以組成一套標準。首先,業績標準體系包括許多管理體系因素,而環境管理體系的ISO14001標準也明確指出森林經營單位必須制定環境業績要求。在許多業績標準的制定過程中,環境管理體系對森林認證體系是有幫助的。其次,這兩種標準都包括了持續提高的原則。在業績認證體系中,可以通過定期調高業績標準來不斷提高森林經營單位的經營水平。而在管理認證體系中,它要求森林經營單位不斷改善經營水平并達到各階段目標。當前的業績標準和進程標準之所以分開設定,它有利于評估結果的審核和統一。
森林認證有兩種費用:直接費用即認證本身的費用和間接費用即為滿足認證要求,森林經營單位在提高管理水平、調整經營規劃、培訓員工等方面所支付的費用。多數情況下,后者比前者更高。
直接費用
直接費用又稱固定費用,它包括:森林評估和審計費用;年度審計費用。
影響因素有:認證機構評估的可行性;認證實施的難易程度和規模;森林經營單位管理體制的效果和透明度;森林經營單位的大小、管理結構的復雜程度、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社會環境的多樣性以及有關活動記錄的清晰程度。一般來說,熱帶雨林的認證費用要高于溫帶林,天然林的認證費用要高于人工林。
間接費用
間接費用又稱可變費用,它與認證單位實施的森林經營體系質量有關。良好的森林經營體系就不必對現有的森林經營長遠規劃、森林作業操作規程做大的調整,也不必為培訓、森林經營等進行更大的投入,從而減少為通過認證而在這些方面所支付的費用。 認證費用與認證森林的規模相關。在同等經營水平下,規模小的森林比規模大的森林的認證費用要高。
森林認證的效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環境效益
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水資源、土壤、獨特而脆弱的生態系統和自然景觀等; 維持森林的生態功能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促進森林的可持續經營; 保護瀕危物種及其生境。
社會效益
確保所有利益各方的權利得到尊重和實現。
經濟效益
確保木材的長期供應;提高森林生產力;穩定森林經營權;加強企業的基礎管理和環境管理; 保持或增加市場份額;生產有差別產品;產品溢價;改善與各利益方的關系;加強與管理者的聯系,獲得森林經營的優先權;提高職員的士氣和能力,吸引人才;提高企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和信譽;獲取更多的財政和技術支持。
到目前為止,全球已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森林認證體系,在不同的體系下其認證的程序也不完全一樣,但主要步驟是相同的,即申請、檢查(或審計)、做出決定和頒發證書。 森林經營單位在申請森林認證之前要進行自我評估,為正式認證做準備,步驟為: 第一步:評估森林認證的必要性。森林經營單位應確認本單位是否有開展認證的必要,即認證將為企業經營帶來收益,諸如認證將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認證的收益將超過認證成本等等。 第二步:選擇合適的認證證書和認證機構。森林經營單位應根據消費者或市場對某種認證證書的需求,決定選擇哪種認證體系。 第三步:開展內部評估。森林經營單位在正式認證之前,應進行內部的初步評估,包括對認證標準的選擇,本地條件下標準的解釋,運用標準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評估,以確定本單位符合認證要求的程度。 第四步:改進和完善森林經營管理以實現森林的良好經營。在內部評估之后,森林經營單位應對森林經營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進,例如制定明確的經營目標,采取切實可行的實施步驟。 這些工作做好以后,森林經營單位就可以正式申請認證。通常情況下,森林認證是按照下面的流程圖進行的,在各個環節,認證機構和森林經營者都承擔著相應的責任。
所謂森林認證是指:由一個獨立的、有一定權威性的第三方,依據公認的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標準與原則,對森林或森林產品經營者的經營管理活動進行審核與評判,對合格者頒發證書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