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電池專賣 15069089221 QQ 903417427 鳳凰蓄電池KB121500 PHOENIX蓄電池12V150AH 鳳凰蓄電池KB121500 PHOENIX蓄電池12V150AH 鳳凰蓄電池KB121500 PHOENIX蓄電池12V150AH 鳳凰蓄電池KB121500 PHOENIX蓄電池12V150AH 鳳凰蓄電池KB121500 PHOENIX蓄電池12V150AH
47.50
8.58
應用領域:廣泛使用在通信系統、電力系統、應急燈照明系統、自動化控制系統、消防和安全警報系統、太陽能、風能系統、計算機備用電源、便攜式儀器、儀表、醫療系統設備、電動車、電動工具等。
● 密閉結構 (Sealed Construction)
POWER SONIC電池是被設計應用在浮動充電及循環充電使用,高重量能量密度結合了大小和形狀的寬廣選擇,讓電池在眾多應用下有合理的選擇,部分共同應用項目包括但不僅限于常備或主要電源如下 :
圣普威蓄電池應用領域與分類:
圣普威蓄電池產品特點
1、采用緊裝配技術,具有優良的高率放電性能。
2、采用特殊的設計,電池在使用過程中電液量幾乎不會減少,使用壽命期間完全無需加水。
3、采用獨特的耐腐蝕板柵合金、使用壽命長。
4、全部采用高純原材料,電池自放電 小。
5、采用氣體再化合技術,電池具有高的密封反應效率,無酸霧析出,安全環保,無污染。
6、采用特殊的設計和高可靠的密封技術,確保電池密封,使用安全、可靠。
圣普威蓄電池應用領域
1、通訊:汽車電話、移動電話系統、手提式無線電發報機、手提式終端機。
2、動力:電動工具、玩具、攜帶式吸塵器、無人搬運機器人。
3、信號系統、應急照明系統、安防系統。
4、EPS和UPS系統。
5、其他便攜式設備或便攜工具電源。
產品技術參數
型號
電壓
容量(Ah)
最大外型尺寸 (mm)
長
寬
高
總高
6-GFM-4
12
4
90
70
101
105
6-GFM-7
12
7
151
65
94
99
6-GFM-12
12
12
151
98
95
100
6-GFM-17
12
17
181
76
167
167
6-GFM-24
12
24
165
125
175
175
6-GFM-38
12
38
197
165
170
170
6-GFM-55
12
55
229
139
209
230
6-GFM-65
12
65
350
166
174
174
6-GFM-100
12
100
407
173
210
240
6-GFM-120
12
120
407
173
212
242
6-GFM-150
12
150
484
170
242
242
6-GFM-200
12
200
520
240
219
245
圣普威蓄電池特點: 密封性
采用電池槽蓋、極柱雙重密封設計,防止漏酸,可靠的安全閥可防止外部空氣和塵埃進入電池內部。
免維護
H2O再生能力強,密封反應效率高,吸附式玻璃纖維棉技術使氣體符合效率高達99%,使電解液具有免維護功能,因此電池在整個使用過程中無需補水或補酸維護。
安全可靠
正常使用下無電解液漏出,電池外殼無膨脹及破裂現象,要求選擇蓄電池電壓必須與逆變器直流輸入電壓一致。例如,12V 逆變器必須選擇12V蓄電池。電池內部裝有特制安全閥和防暴裝置,能有效隔離外部火花 , 使電池在整個使用過程中更加安全可靠。
長壽命設計
通過計算機精密設計的耐腐蝕鈣鉛錫等多元合金板柵,ABS耐腐蝕材料外殼,高強度緊裝配工藝,提高電池裝配緊度,防止活物質脫落,提高電池使用壽命,增多酸量設計,確保電池不會因電解液枯竭而導致電池使用壽命縮短。
性能高
(1) 重量、體積小,能量高,內阻小,輸出功率大。
(2) 充放電性能高。采用高純度原料和特殊制造工藝,自放電控制在每個月2%以下,室溫(25℃)儲存半年以上仍可正常使用。
(3) 恢復性能好,在深放電或者充電器出現故障時,短路放置30天后,仍可充電恢復其容量。
(4) 無需均衡充電。由于單體電池的內阻、容量、浮充電壓一致性好, 選擇高頻機必然要從三個方面進行:性能、價格和售后。確保電池在浮充狀態下無需均衡充電。 圣普威蓄電池充放電反應:
我們是一家從事能源方面產品的公司,公司主營能源 電源 不間斷電源 等,在同行里是資深企業,具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和先進的生產檢測手段,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在市場越來越細分化的今天,公司也要求自身的品質和專業產品細分化,以適應客戶的需求。公司目標:把握現在,創造輝煌。公司文化:努力積累,勇于開拓。 經營理念:優良品質,周到服務。公司宗旨:打造清潔的機房環境。市場方針:質量、服務、價格是我們發展的基礎。企業口號:誠信做人,積極做事,貢獻社會。希望與有識之士共同合作,互利雙贏,共創輝煌! 歡迎洽詢!
做產品先做好人品,童叟無欺,是做產品的本質。
服務您的熱線:15069089221(24小時)
工作QQ:903417427
Battery
Type
Nominal
Voltage
(V)
Nominal Capacity(AH)
Dimension
Weight
(Approx.)
Terminal
Type
(Figure)
20hr
10hr
5hr
1hr
Length
Width
Height
Height
Over terminal
Final
V.P.C (1.75)
Final
V.P.C (1.75)
Final
V.P.C (1.70)
Final
V.P.C (1.60)
(mm)
(inch)
(mm)
(inch)
(mm)
(inch)
(mm)
(inch)
(Lb)
(kg)
Stan-
dard
Optio-
onal
KB 1212
12
1.20
1.11
1.03
0.72
97
3.82
47.5
1.87
50
1.97
55
2.17
1.26
0.57
A
-
KB 1220
12
2.00
1.83
1.74
1.20
178
7.01
34
1.34
60
2.36
65
2.56
1.83
0.83
A
-
KB 1230
12
3.00
2.73
2.55
1.80
134
5.28
67
2.64
60
2.36
66
2.60
2.87
1.30
A
-
KB 1240
12
4.00
3.80
3.60
2.40
90
3.70
70
2.76
100
3.94
106
4.17
3.59
1.70
A
D
KB 1242L
12
4.20
3.99
3.78
2.50
196
7.72
47
1.85
70
2.76
75
2.95
3.74
1.63
A
D
KB 1270
12
7.00
6.44
6.30
4.20
151
5.95
65
2.56
95
37.40
100
3.94
6.06
2.75
A
B
KB 12120
12
12.00
11.30
11.00
7.20
151
5.95
98
3.86
95
37.40
100
3.94
9.37
4.25
A
B
KB 12150
12
15.00
14.10
13.5
9.00
181
7.13
76
2.99
167
6.58
167
6.58
13.67
6.20
E
-
KB 12170
12
17.00
15.90
14.40
10.20
13.67
6.20
E
-
KB 12240
12
24.00
22.80
22.50
15.00
165
6.50
175
6.89
126
4.96
126
4.96
19.18
8.70
E
-
KB 12310
12
31.00
29.45
27.90
18.60
196
7.72
130
5.12
158
6.22
177
6.97
24.25
11.00
F
-
KB 12400
12
40.00
38.00
36.00
24.00
197
7.76
166
6.54
174
6.85
174
6.85
35.71
16.20
G
-
KB 12500
12
50.00
44.00
30.00
258
10.15
133
5.24
201
7.91
201
7.91
48.6
22.00
F
-
KB 12650
12
65.00
61.10
58.50
39.00
350
13.78
166
6.54
175
6.89
175
6.89
57.32
26.00
G
-
KB 12700
12
70.00
66.50
63.00
42.00
57.32
26.00
G
-
KB 12800
12
80.00
76.00
72.00
48.00
332
13.07
174
6.85
205
8.07
241
9.49
60.63
27.50
H
-
KB 121000H
12
103.00
95.00
88.00
58.00
332
13.07
174
6.85
216
8.51
241
9.49
76.06
34.50
H
-
KB 121000
12
100.00
95.00
88.00
58.00
405
15.94
174
6.85
208
6.85
234
9.21
74.95
34.00
K
-
KB 121500
12
150.00
136.20
127.50
85.00
500
19.69
260
10.24
196
7.72
225
8.86
105.82
48.00
K
-
KB 122000
12
200.00
182.00
170.00
110.00
121.25
55.00
K
-
KB 121500H
12
150.00
136.20
127.50
85.00
520
20.47
237
9.33
218
246
9.68
105.82
48.00
K
-
KB 122000H
12
200.00
182.00
170.00
110.00
121.25
55.00
K
-
KB 12650
12
65.00
61.75
57.2
37.70
258
10.15
168
6.61
207
8.15
232
9.13
58.57
26.50
F
-
KB 12700
12
70.00
66.50
61.60
40.60
KB 12750
12
75.00
71.25
66.00
43.50
KB 12900
12
90.00
85.50
79.20
52.20
304
11.97
174
6.85
204
8.03
240
9.45
75.14
34.00
F
-
KB 121000
12
100.00
95.00
88.00
58.00
● 電解液懸浮系統 (Electrolyte Suspension System)
● 氣體再組合 (Gas Recombination)
● 使用免保養 (Maintenance-Free Operation)
● 任何方向可使用 (Operation In Any Position)
● 低壓力排氣系統 (Low Pressure Venting System)
● 高負荷格子體 (Heavy Duty Grids)
● 低自行放電-長保存壽命 (Low Self Discharge-Long shelf Life)
● 寬廣的溫度使用范圍 (Broad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 高回復容量 (High Recovery Capabillity)
應用 (APPLICATIONS)
● 警報系統 (Alarm Systems)
● 有線電視 (Cable Television)
● 通信設備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 控制設備 (Control Equipment)
● 計算機 (Computer)
● 電子收款機 (Electronic Cash Registers)
● 電子測試設備 (Electronic Test Equipment)
● 電動輪椅 (Electronic Powered Wheelchairs)
● 緊急照明系統 (Emergency Lighting Systems)
● 防火或保全系統 (Fire & Security Systems)
● 地理設備 (Geophysical Equipment)
● 海洋設備 (Marine Equipment)
● 醫學設備 (Medical Equipment)
● 辦公室微處理機 (Micro Processor Based Office Machines)
● 可攜式電影和電視燈光 (Portable Cine & Video Lights)
● 電動工具 (Power Tools)
● 太陽能系統 (Solar Powered Systems)
● 電信系統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 電視和錄像機 (Television & Video Recorders)
● 玩具 (Toys)
● 不斷電系統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ies)
● 自動販賣機 (Vending Machines
◆ 免維護無須補液; ● UPS不間斷電源;
◆ 內阻小,大電流放電性能好; ● 消防備用電源;
◆ 適應溫度廣; ● 安全防護系統;
◆ 自放電小; ● 應急照明系統;
◆ 使用壽命長; ● 電力,郵電通信系統;
◆ 荷電出廠,使用方便; ● 電子儀器儀表;
◆ 安全防爆; ● 電動工具,電動玩具;
◆ 獨特配方,深放電恢復性能好; ● 便攜式電子設備;
◆ 無游離電解液,側倒仍能使用; ● 攝影器材;
◆ 產品通過CE,ROHS認證,所有電池 ● 太陽能、風能發電系統;
符合國家標準。 ● 巡邏自行車、紅綠警示燈等。
1. 放電中的化學變化:蓄電池連接外部電路放電時,稀 酸即會與陰、陽電池板上的活性物質產生反應 , 生成新化合物『 酸鉛』。經由放電 酸成分從電解液中釋出,放電愈久, 酸濃度愈稀薄。所消耗之成份與放電量成比例,只要測得電解液中的 酸濃度,亦即測其比重,即可得知放電量或殘余電量。
2. 充電中的化學變化:由于放電時在陽電池板,陰極板上所產生的硫酸鉛會在充電時被分解還原成 酸 , 鉛及過氧化鉛 , 因此電池內電解液的濃度逐漸增加 , 亦即電解液之比重上升,并逐漸回復到放電前的濃度,這種變化顯示出蓄電池中的活性物質已還原到可以再度供電的狀態,當兩電池板的 酸鉛被還原成原來的活性物質時,即等于充電結束,而陰電池板就產生氫,陽電池板則產生氧,充電到較后階段時,電流幾乎都用在水的電解,因而電解液會減少,此時應以純水補充之。
圣普威蓄電池的放電:
放電過程中大力神電池正負電池板要經過化學反應,長時間不使用電池,電池的頂端正負 端子會出現腐蝕,所以還要不定時的放電,在放電過程中 蓄電池正負電池板要經過化學反應,先來介紹下有關于電池在放電的過程中正電池板都有怎樣的反應,正電池板上的活性物質是氫氧化鎳(NiOOH)晶體。鎳為正三價離子(Ni3 ),晶格中每兩個鎳離子可從外電路獲得負電池包轉移出的兩個電子,生成兩個二價離子2Ni2。與此同時,溶液中每兩個水分子電離出的兩個氫離子進入正電池板,與晶格上的兩個氧負離子結合,生成兩個氫氧根離子,然后與晶格上原有的兩個氫氧根離子一起,與兩個二價鎳離子生成兩個氫氧化亞鎳晶體,然后是對于負電池板的介紹,負電池板上的鎘失去兩個電子后變成二價鎘離子Cd2 ,然后立即與溶液中的兩個氫氧根離子OH-結合生成氫氧化鎘Cd(OH)2,沉積到負電池板上,這就是在大力神電池放電的過程中,正、負電池板所經過不同的化學反應介紹。 過去30年,中國經歷了高速的經濟發展,但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能源轉型迫在眉睫。伴隨我國新能源產業的迅速發展,儲能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日漸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
世界各國都很重視儲能領域的投資。預計2014年到2020年,僅中國電網級儲能市場規模就將超過100億美元。這是全聯新能源商會和漢能集團日前發布《全球新能源發展報告2014》下稱《報告》中的一項重要結論。
儲能應用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發電移峰、分布式能源及微電網、電力輔助服務、電力質量調頻、電動汽車充換電等,是解決新能源電力儲存的關鍵,也因此備受企業青睞。
但在技術路線眾多的前提下,誰能在經濟性、工藝上突圍,才是搶占市場的關鍵。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真正影響未來能源大格局的就是儲能技術,一旦儲能技術能夠突破了,其他的都好解決。”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項目庫不完全統計,從2000年~2013年底,中國共有76個規劃、在建和已投運的儲能項目(不含抽蓄、儲熱及壓縮空氣)。其中,已投運的項目在電力系統的累計裝機量為53.7MW,占全球裝機規模的7%。2011年,由于國家風光儲輸示范項目的開展,裝機規模增速大幅提升,同比2010年增長了百倍。
中央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中國電力科學院配電網規劃與資產管理首席專家馬釗表示,儲能技術是電力系統、能源結構優化以及電能生產消費變革的重要支撐性技術。它可以對未來智能電網提供各種不可或缺的實際應用。儲能技術將是未來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其建設的各個主要環節。同時,儲能技術在接納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間歇性新能源入網方面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發展儲能技術的重要意義還包括削峰填谷、調節節約能源、提高電力電網系統效率延遲建設投資、保證電力電網系統安全等方面。
能源變革的迫切需求
儲能技術已被視為電網運行過程中―采、發、輸、配、用、儲六大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系統中引入儲能環節后,可以有效地實現需求側管理,消除晝夜間峰谷差,平滑負荷,不僅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電力設備,降低供電成本,還可以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應用,也可作為提高系統運行穩定性、調整頻率、補償負荷波動的一種手段。儲能技術的應用必將在傳統的電力系統設計、規劃、調度、控制等方面帶來重大變革。
近幾十年來,儲能技術的研究和發展一直受到各國能源、交通、電力、電訊等部門的重視。電能可以轉換為化學能、勢能、動能、電磁能等形態存儲,按照其具體方式可分為物理、電磁、電化學和相變儲能四大類型。其中物理儲能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和飛輪儲能;電磁儲能包括超導、超級電容和高能密度電容儲能;電化學儲能包括鉛酸、鎳氫、鎳鎘、鋰離子、鈉硫和液流等電池儲能; 相變儲能包括冰蓄冷儲能等。
化石能源呈逐年下降趨勢,化石能源在整個 20 世紀所占的份額均在93%以上,其中煤炭能源占為主要部分,2050 年化石能源份額將減至 70%以下。
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開發,尋求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先進方法,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對中國這樣一個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來說,既有節能減排的需求,也有能源增長以支撐經濟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大力發展儲能產業。
日益增長的能源消費,特別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對環境和全球氣候所帶來的影響使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面臨嚴峻威脅。據預測,如按現有開采不可再生能源的技術和連續不斷地日夜消耗這些化石燃料的速率來推算,煤、天然氣和石油的可使用有效年限分別為100年~120年、30年~50年和18年~30年。顯然,21世紀所面臨的 大難題及困境可能不是戰爭及食品,而是能源。
儲能本身不是新興的技術,但從產業角度來說卻是剛剛出現,正處在起步階段。到目前為止,中國沒有達到類似美國、日本將儲能當作一個獨立產業加以看待并出臺專門扶持政策的程度,尤其在缺乏為儲能付費機制的前提下,儲能產業的商業化模式尚未成形。
我國現有系統中儲能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和四川。仍能源分布可見能,容量僅占總裝機容量1.7%左右,遠沒有達到東部地區京、津、冀、魯、蘇、滬、浙、閩、粵的合理水平,且尚未建立用于瞬態電能質量管理。近20年來,我國由于系統失穩造成的大停電。事故已達140余起,每次損失數千萬元乃至數億。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起以多點儲能裝置支撐東西部資源發展不均,有效地支持電網的系統電壓和頻率,穩定我國特有的電力系統結構。
當前我國儲能技術的現實需求有如下幾方面:
1.風力發電
風力發電自身所固有的隨機性、間歇性特征,決定了其規模化發展必然會對電網安全運行帶來顯著影響,另外風力發電往往在后半夜進入發電高峰,而此時正是用電低谷,所以棄風現象嚴重。因此必須要有先進的大容量儲能技術做支撐,以穩定風機輸出,且能錯時發電,提高風力發電機組的利用率,降低損耗。
研究表明,如果風電裝機占裝機總量的比例在10%以內,依靠傳統電網技術以及增加水電、燃氣機組等手段基本可以保證電網安全;但如果所占比例達到20%甚至更高,電網的調峰能力和安全運行將面臨巨大挑戰。目前為了減少對電網的沖擊,每一臺風機需要配備其功率4%的后備蓄電池。另外還需要大約相當于其功率1%的蓄電池用于緊急情況時收風葉以保護風機。電網對風電輸出平穩性的要求已成為風電發展的瓶頸。隨著風電的快速發展,風電與電網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如果需要平滑風電90%以上的電力輸出,需要為風電場配置20%左右額定功率的儲能電池;如果希望風電場還能具有削峰填谷的功能,將需要配備相當于40-50%功率的動態儲能電池;如果風機離網發電,則需要更大比例的動態儲能電池。
中國風能協會預計2020年中國風電裝機會突破150GW,將占到全國發電量的10%左右。
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我國的多數風電場屬于“大規模集中開發、遠距離輸送”,對電網的運行和控制提出了嚴峻挑戰。大容量儲能產品成為解決電網與風電之間矛盾的關鍵因素。即使按照風電調控最低要求計算,5%的風電儲能比例,2009年儲能電池的需求就將達到1GW,2020年儲能電池的需求將達到5GW;如果需要平滑90%以上的風電輸出,儲能電池的需求還要增加3倍以上。
2.光伏發電
光伏發電是顯著受天氣影響的,對于目前大型光伏發電場主要是并網發電,但總的說來裝機容量在電網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其波動可以忽略不計。但隨著時間推移,其所占比例越來越大之后,不得不考慮儲能技術以平滑其輸出,減小對電網的影響。
目前來說,光伏發電對儲能電池的需求更多體現在離網型光儲或風光儲項目上。
3.電網調峰調頻
由于我國電力系統煤電比例較高,核電不參與調峰,水電、燃氣發電等調峰較好的電源所占比例較低,造成電力系統安全運行和調控管理困難。系統的調峰調頻也成為限制電網接受清潔能源的一個主要因素。
為應對城市尖峰負荷,電力系統每年都要新增大量投資用于電網和電源后備容量建設,但利用率卻非常低。以上海為例,2004年~2006年間,為解決全市每年只有183.25小時的尖峰負荷,僅對電網側的投資每年就超過200億元,而為此形成的輸配電能力的年平均利用率不到2%。東北風電在發展中首先面臨的也是調峰和調頻的問題,需要儲能技術企業、發電企業和電網公司共同承擔責任并解決調峰問題。
電網調峰的主要手段一直是抽水蓄能電站。由于抽水蓄能電站需建上、下兩個水庫,受地理條件限制較大,在平原地區不合適。采用大容量儲能電池的小型調峰系統從微觀角度多點調峰,不受地理條件限制,可大可小設計靈活,是抽水蓄能電站的有益補充。
4.通訊機房
通信機房需要蓄電池作為后備電源,且時間通常不能少于10小時。對通訊運營商來講,安全穩定可靠和使用壽命是 重要的,在這一領域,流體釩電池有著鉛酸電池無法比擬的先天優勢:壽命長,維護簡單,能量存儲穩定、控制精確、自放電少,可便捷調整能量的存儲量,總體使用成本低。
通信網絡中的機房動力系統中通常使用柴油發電機,在停電時提供長時間動力。柴油機在備用動力系統投資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且需要持續不斷的機械維護以保證其可靠性;在實際應用中,柴油機的利用率很低,因此其單位時間的使用成本比較高;系統中經常使用的鉛酸電池由于自放電的原因,也需要經常維護。流體釩電池完全可以替代動力系統中的鉛酸電池和柴油機的動力組合,提供高可靠性的直流電源的能量存儲解決方案。流體釩電池還可以很好地與網絡通信領域使用的地理分布很廣、數量眾多的太陽能電池進行很好的匹配,替代目前太陽能供電系統中通常使用的鉛酸電池,降低維護量,減少成本,提高生產率。
5.分布式電站
大型電網自身的缺陷,難以保障電力供應的質量、效率、安全可靠性要求,對于重要單位和企業,往往需要雙電源甚至多電源作為備份和保障。分布式電站可以減少或避免由于電網故障或各種意外事件造成的斷電。醫院、指揮控制中心、數據處理和通訊中心、商業大樓、娛樂中心、政府要害部門、制藥和化學材料工業、精密制造工業等領域是分布式電站發展的重點領域,流體釩電池可以在分布式電站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對于目前很多遠離主電網的場合,如海島、哨所、采礦采油井、移動牧場、野外施工地等,對風光儲一體化電站解決方案也提出了真實的需求。
構建智能電網的關鍵技術
在人類現代文明的發展中,電網是迄今為止建造的 復雜的系統工程之一,從發電,輸電,配電直到用電,電網與國民經濟和我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無不息息相關。但目前實際狀況是:一方面傳統電網存在智能化程度低、運行效率低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又面臨全球范圍內氣候變暖、能源短缺的窘況。2003年,美國能源部組織相關專家對電力工業的現狀和未來進行反思和展望,提出了“智能電網”的概念。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也明確提出了在2020年之前分三個階段實施智能電網建設的具體規劃。
發展智能電網的目標是建設節能、環保、高效、可靠、穩定的現代化電網,其中與之相配套的一個很重要的核心環節就是發展大規模的電力儲能技術。
儲能是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發電、微電網以及電動汽車發展必不可少的支撐技術,可以有效地實現需求側管理、消除晝夜峰谷差、平滑負荷,可以提高電力設備運行效率、降低供電成本,還可以作為促進可再生能源應用,提高電網運行穩定性、調整頻率、補償負荷波動的一種手段。智能電網的構建促進儲能技術升級、推動儲能需求尤其是大規模儲能需求的快速增長,從而帶來相應的投資機會。
隨著儲能技術的大量應用必將在傳統的電力系統設計、規劃、調度、控制方面帶來變革。儲能技術關系到國計民生,具有越來越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目前儲能在中國的發展剛剛起步。國家應該盡快研究儲能技術的相關產業標準,加強儲能技術基礎研究的投入,切實鼓勵技術創新,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從規模儲能技術發展起始階段就重視環境因素,防治環境污染;充分發揮儲能在節能減排方面的作用,把對新能源的鼓勵政策延伸到儲能環節。近年來,我國電網峰谷差逐年增大,多數電網的高峰負荷增長幅度在10%左右,甚至更高。而低谷負荷的增長幅度則維持在5%甚至更低。峰谷差的增加幅度大于負荷的增長幅度,在電網中引入儲能系統成為了實現電網調峰的迫切需求。
儲能技術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實現規模化儲能當前仍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目前,我國約有40個儲能示范項目,而規模在1000千瓦級的項目為數不多。這些儲能項目多起到示范、探索性作用,并不具備產業化意義。
由于我國的能源中心和電力負荷中心距離跨度大,電力系統一直遵循著大電網、大電機的發展方向,按照集中輸配電模式運行,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飛速發展和社會對電能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儲能技術應用前景廣闊。儲能技術主要的應用方向有:風力發電與光伏發電互補系統組成的局域網,用于偏遠地區供電、工廠及辦公樓供電;通信系統中作為不間斷電源和應急電能系統;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系統的并網電能質量調整;作為大規模電力存儲和負荷調峰手段;電動汽車儲能裝置;作為國家重要部門的大型后備電源等。隨著儲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安全性好、效率高、清潔環保、壽命長、成本低、能量密度大的儲能技術將不斷涌現,必將帶動整個電力行業產業鏈的快速發展,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國家電網公司近期確定的智能電網重點投資領域中包括了大量儲能應用領域,如發電領域的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中應用儲能技術項目,配電領域儲能技術,電動汽車充放電技術等。無論是風電還是太陽能發電,其自身都具有隨機性和間歇性特征,其裝機容量的快速增長必對電網調峰和系統安全帶來不利影響,所以,必須要有可靠的儲能技術作為支撐和緩沖。先進儲能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問題,使風電及太陽能發電大規模的安全并入電網。
并網逆變器作為光伏電池與電網的接口裝置,將光伏電池的直流電能轉換成交流電能并傳輸到電網上,在光伏并網發電系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網逆變器性能對于系統的效率、可靠性,系統的壽命及降低光伏發電成本至關重要。
儲能技術發展有利于推進風電就地消納,在當前產業梯度轉移的大背景下,可考慮在大型風電基地附近布局供熱、高耗能產業,同時加快建立風電場與這些大電力用戶和電力系統的協調運行機制。國家電網近期確定的智能電網重點投資領域中包括了大量儲能應用:發電領域如風光并網及儲能項目,配電領域如儲能技術、電動汽車充電和配電自動化等。
根據國家關于新能源產業的規劃,預計到2020年,國家將累計投資3萬億元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屆時,我國可再生能源在全部能源消費中將達到15%。按照市場普遍預期,2020年我國電力裝機達到1500GW,風電占比10%,即150GW。配套儲能裝置的功率按照風電裝機容量的15%計算,約為22.5GW。如果儲能裝置單位千瓦造價按照4000元/kW計算,至2020年的10年間,儲能市場規模約為900億元。
這是一筆龐大的投資,但這筆投資無論如何都得考慮其經濟性。目前的鋰離子電池壽命一般為5年,攤薄至每年的投資接近400億元。倘若這個配備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則攤薄至每年的投資將達到600億元,況且這還不算每年新增的風電規模機組和其他可再生能源。
積極開發新能源和儲能技術,減少人類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已成為業界和科技界研究的熱門課題。在可再生能源中,風能和太陽能因來源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并在利用過程中無環境污染或污染很小而特別引起關注,但風能和太陽能存在間歇性、不穩定性和不可控性等缺陷,為保證其供電的均衡性和連續性,儲能裝置成為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系統的關鍵配套部件。因此,在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的同時,必須重視儲能技術的開發。近年來,特別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出臺之后,我國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迅速,但大規模發展新能源仍存在技術瓶頸,主要是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的并網技術、發電的間歇性問題需要成熟的儲能技術加以解決。因此,在新能源裝機容量提升的同時,必須同步提升儲能容量,有效地改善其電能輸出質量。
北京大學先進電池技術研究所執行所長鄧楠先生表示,可再生能源的特點決定了這種能源要大規模的應用必須依賴于智能電網和儲能技術的發展,而我國在智能電網領域已經取得了發展。
首先建立大容量電力儲能裝置對電網的合理使用能起“削峰填谷”作用,即通過儲存電網夜間用電低谷時充足的閑余電能,然后到白天用電高峰時反饋輸出平抑,這樣可大大提高發電設備的利用效率,為國家節約巨額投資。我們知道為應對因城市發展出現的用電快速遞增而造成電網不堪負荷的狀況,電力系統每年都要新增大量投資用于為電網擴充容量的基本建設,但實際利用率卻非常低。以上海2004年~2006年間統計數據為例,為解決全市每年約200小時的高峰用電負荷,僅對電網側的投資每年就超過200億元之多,而為此形成的輸配電能力的年平均利用率卻不到2%,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其次大容量電力儲能裝置的建立和發展還對提高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起了關鍵作用。我們知道隨著煤、石油等天然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環境污染日趨惡化,極大地促進了世界各國競相開發新能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發展極為迅速,但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受季節、氣象和地域條件的影響,具有明顯的不連續、不穩定性,發出的電力波動較大,可調節性差。這給傳統電網帶來了不少的麻煩。經測算,如果風力發電裝機占電網容量比例達20%以上,則電網的調峰能力和安全運行將面臨巨大挑戰,而電力儲能技術恰恰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的隨機性、間隙性和波動性等問題,可以實現其發電的平滑輸出,并能有效調節因發電引起的電網相關參數波動,使大規模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能方便可靠地并入常規電網。
綜上所述,大力發展電力儲能技術,為智能電網配套建設大規模高效儲能裝置,這既可以緩解發電與用電的時差矛盾,又可以解決風能和太陽能等間歇式可再生能源發電直接并網對電網的沖擊,調節電能質量。很明顯電力儲能技術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沒有電力儲能,智能電網的實現是根本不可能的,并且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力儲能技術必將成為電網安全、穩定、高效運行必不可少的技術支撐,具有非常巨大的潛在市場。
當然電力儲能現還存在著需要解決的這樣那樣問題,在技術上還有待于進一步地完善和提高,尤其對儲能電池來說,其性能提高和成本降低將是影響儲能產業發展的最為關鍵因素。我們深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去為之努力,電力儲能應用的輝煌明天就一定會早日到來。
儲能技術任重道遠
李俊峰表示,儲能技術的發展目前有兩個方面可以著重推廣。一是電動汽車,儲能電池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可能是我們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一個重要途徑。二是我們的低成本大容量電源電池。國家電網在華北專門進行了風光儲各種電池技術的測試。但是現在看來遠遠不夠,可能還要考慮一些更可靠的,更安全的儲能技術。同時還必須是低成本的,所以我們儲能技術現在來看它是任重道遠。
智能電網必然需要儲能系統來提高接納能力,抑制功率波動。某電網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發展智能電網,儲能方面的問題比較大。一是儲能容量有限。“調峰的時候處理用電量小的用戶,儲能容量還可以保證,但是給想調節用電大戶的供電,比如大型工業企業,就很難做到。”他還表示,在技術層面上還存在儲能效率方面的問題。“充電往往需要很長時間,而充、放電的時間與應急的要求也會存在矛盾。”
“在儲能技術領域,國外特別是美國和日本研究起步早,成果多并有豐富的工程實際經驗。由于國內研究起步晚,相關技術與國外還有差距,特別是在飛輪儲能等先進儲能系統方面經驗還較欠缺。此外,在電力電子接口、儲能系統高效轉換等技術方面,國外也處于領先狀態。”中國科學院院士程時杰表示。
目前大規模儲能技術中只有抽水蓄能技術比較成熟,主要用于電網的調峰、調頻以及應急保障,以及輔助核電站進行功率調節。但是,受地理環境、建設周期較長的約束,以及沒有適當的價格政策,我國抽水蓄能電站裝機比例小于歐日等國。為適應智能電網發展,降低可再生能源接入對電網的沖擊,提高電網的“兼容性”,維護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除發展抽水蓄能外,應大力發展布置靈活的電池儲能技術,包括各類蓄電池,如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液流電池以及超級電容器等。
中電普瑞科技有限公司電氣工程師牛萌還表示,提出適合我國的大容量新能源及儲能技術的技術標準體系將勢在必行,嚴格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化管理是驅動儲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如西班牙等國就規定所有風電在上網前必須向電網提供風機出力曲線和發電短期預測曲線,誤差不能超過一定比例,否則將受到懲罰。這會倒逼發電商主動采用預測技術和儲能技術,從而實現新能源發電與電網建設的良性發展。但我國對新能源入網至今沒有強制性的流程和技術要求,很多企業認為只要發出電,不論多少、優劣,電網就必須全額接收,在這種情況下,發電企業自然沒有動力采用儲能技術。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儲能接入技術標準,推動大容量儲能技術及其接入的產業化進程。
近兩年,儲能在中國市場的熱點應用集中體現在分布式發電及微網、風電場、光伏電站儲能和電動汽車領域。
分布式發電及微網主要應用在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孤島微網等方面。隨著分布式光伏暫行辦法、解決無電地區人口用電問題等政策的出臺,國家開展了一系列的分布式微網項目,如西藏阿里光伏儲能項目、青海玉樹分布式光水蓄互補系統、東福山島風光儲柴項目、南麂島微網項目等。儲能在該領域的迅速發展,既是偏遠地區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亟需解決的迫切市場需求,也是中國政府產業政策推動的結果。
用戶端“光伏+儲能”的模式也是近兩年的熱點,用戶可以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削減電費,同時還可用作應急電源。該模式在日本和德國的市場比較成熟,比亞迪、力神等國內廠商的產品也成功打入了這兩個海外市場。而在國內,由于沒有完善的補貼政策,初期投資較大,成本回收期較長,因此這一類的安裝案例并不多,但隨著未來相關政策的出臺,以及儲能成本的降低,“光伏+儲能”在中國將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儲能在風電場和光伏電站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降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網的不穩定性,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利用小時數,有效解決嚴重的“棄風”、“棄光”問題。2012年,國家能源局分別發布了風電和光伏發電的“十二五”規劃,其中,要求風電到2015年的發展目標位為100GW,2020年為200GW;太陽能光伏發電到2015年的發展目標為35GW,2020年為50GW。規劃在極大地促進可再生能源發電發展的同時,也給儲能帶來了很好的機遇。張北風光儲輸項目、臥牛石風電項目、煤窯山風電項目等都是近兩年運行比較成功的案例。
2012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國際同步發展。”儲能技術無論從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角度,還是未來新能源汽車與電網相關的應用角度都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北京高安屯、青島薛家島都建成了大型的電動汽車充換儲放一體化電站,此外,黑龍江、福建還建成了光儲式充換電站,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電力為電動汽車充電,降低電網壓力。
除了上述領域,儲能在調頻領域的應用也值得關注,原國家電監會推行的“兩個細則”已經為我國調頻領域建立了一個“準市場”,尤其是在京津唐區域電網內,自動發電控制補償的金額已經達到區域電量市場的0.3%左右。雖然相比美國幾個主要ISO范圍內0.7%~1.5%的比例,中國的AGC調頻補償金額還相對較少,但已經可以在此規則下開展一些商業化試點項目。
2013年9月16日,北京石景山熱電廠2MW鋰離子電池儲能電力調頻系統掛網運行,這是中國第一個以提供電網調頻服務為主的兆瓦級儲能系統示范項目,目的是驗證儲能在電力調頻領域中的商業價值。盡管我國在調頻輔助服務市場方面,與美國還有較大差距,但相信未來將有更多的儲能企業能夠看到調頻領域的商業機會,參與到這一市場中來。
儲能產業在我國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雖然現階段還沒有與儲能相關的政策體系和價格機制,但作為新興產業,儲能已越來越受到政府能源部門和科技部門的關注和支持。國家關于儲能產業發展規劃正在逐步建立中,應用示范的財政補貼也在逐步推進中。雖然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但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儲能廠商、電力系統和有關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儲能產業將得到持續不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