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剪紙
揚州剪紙的源遠流長。隋煬帝三下揚州,廣筑離宮別館,恣意游樂。每到冬天,園苑中花樹凋零,池水結冰,湯帝游興不減,令宮女們仿照民間剪紙,用彩錦剪為花葉,點綴枝條,掛于樹上,同時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塊,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艷麗景色,以賞心悅目。唐代,揚州已有剪紙迎春的風俗。立春之日,民間剪紙為花,又剪為春蝶、春錢、春勝,"或懸于佳人之首,或綴于花下",相觀以為樂。
揚州漆器
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已有相當的工藝水平。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明清時代達到全盛時期。清代后期,揚州漆器出口外貿已較興盛,遠銷歐美等國,年銷量2萬多件,"歲入三萬兩"。
揚州玉器
揚州是我國玉器重要產地之一。古籍《書經 禹貢》中便有"揚州貢瑤琨"的記述。早在漢代,揚州琢玉技藝已有相當高的水平。至唐代已聞名全國。明、清兩代,名匠輩出。現藏在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內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圖》就是清代乾隆年間揚州玉雅藝人的傳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