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的水源保護:數據稱內地飲用水源現狀堪憂
作為生活必需的兩個要素,飲用水和空氣質量一直備受關注和熱議。本報獲悉的一份環保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當前飲用水水源保護形勢十分嚴峻。
空氣質量方面也不容樂觀。按照現行空氣質量評價標準,中國重點大氣防治區域城市超標率為15%,而按照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則超標82%,如果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過渡時期目標-3(即歐盟標準)或WHO空氣質量準則值,超標率則為100%。
尷尬的水源保護
飲用水的水質強制執行新的標準和規范,在5年的供水企業改造緩沖期后,水質能否達標一直備受詬病。
然而,作為飲用水的另一個環節,水源地的污染和防護情況其實也不容樂觀。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共有飲用水源地超過3100個,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5716個。
據獲悉的權威數據顯示,當前飲用水水源保護形勢十分嚴峻,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排放工業和城鎮生活廢水總量為15.1億噸,占全國工業和城鎮生活廢水排放總量的2.7%,130個水源保護區內環境污染以工業源為主,133個保護區內存在化工企業等高風險污染源,294個保護區內存在危險品運輸現象,1600個水源未設立規范標志和防護措施,439個水源未指定突然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且部分水源應急預案操作性差,大部分城鎮沒有備用水源。
不僅如此,根據“十一五”期間全國城鎮飲用水源地調查,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準保區內,尚有1129個加油站,4297個地下油罐,191個垃圾填埋場和439個礦山開發。
然而,根據施行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對于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禁止設置油庫,禁止向水域傾倒工業廢渣、城市垃圾及其它廢棄物,運輸有毒有害物質、油類的船舶和車輛未經批準不能進入保護區,而且對于一級保護區,還設定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設置的排污口必須拆除。
而對于飲用水地下水源保護區,上述規定也明確了禁止建設油庫,傾倒、堆放工業廢渣及城市垃圾、糞便和其它有害廢棄物,同時禁止輸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輸油管道通過本區。“我國的飲用水源保護現狀令人擔憂。”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李蕾日前在“2012年全國環保局長論壇”上表示,“人的生存離不開水和空氣,水、空氣和土壤將是當前環保部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
據李蕾透露,目前環保部已經擬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目標,“‘十二五’期間,將加強1808個城鎮集中式水源地的環境監管,解決水源地超標問題,責令182個超標水源地制定和實施達標方案,強化飲用水水源地監測和應急,開展水質全指標監測和分析,規范飲用水源地環境風險,加強保護區及上游高污染風險行業,危險品運輸等風險管理。”
八成多城市空氣質量難達新標
與飲用水水源一樣,城市的空氣質量狀況也不容樂觀。
獲悉的權威數據顯示,按照現行空氣質量評價標準,重點區域城市超標率為15%,而按照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則超標82%,如果按照WHO過渡時期目標-2,即當前美國和香港采用的標準,超標率為99%,而按照歐盟標準即世界衛生組織WHO過渡時期目標-3,或WHO空氣質量準則值,超標率則為100%。
所謂重點區域,按照環保部發布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進行的范圍界定,主要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遼寧中部、山東、武漢及其周邊、長株潭、成渝、海峽西岸、山西中北部、陜西關中、甘寧、新疆烏魯木齊城市群等13個重點區域,涉及117個城市。
數據顯示,“重點區域”的規劃面積、人口、經濟總量、煤炭消費分別占全國的14%、48%、71%、5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分別占全國的48%、51%、42%、50%。
“標準每加嚴一級,死亡風險將會降低2%-11%。”一位環保部官員表示。所以從這個層面講,空氣質量的標準高低將直接決定公眾的健康。
根據環保部日前發布《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重點區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業煙粉塵排放量分別下降12%、13%、10%,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10%、10%、7%、5%。
“特別的,對于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復合型污染的特點,規劃提出PM2.5年均濃度下降6%的要求。”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華林在《規劃》發布會上表示。
其實,早在今年2月份發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添加PM2.5和臭氧指標強制監測時就曾提出,2012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細顆粒物與臭氧等項目監測,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開展監測,2015年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所以說,規劃是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量化的指標。
“‘十二五’期間,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將包含二氧化硫治理、油氣回收、黃標車淘汰、揚塵綜合整治、能力建設等8類重點工程項目,投資需求約3500億元。”趙華林表示。
雖然目標既定,但是對于環保官員而言,仍有很多困惑。
“無論是城市空氣質量,還是飲用水質量,都有賴區域間的協同,既要人努力,又要天幫忙,如果不能進行區域間的聯防聯控,一個地方的環保搞得再好,風一吹,上游的污染跟著就來了。”上海市環保局黨委副書記姜南表示。
不僅如此,“環保主要靠行政手段來推動,經濟、市場手段與環保的銜接遠遠不夠,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太少,像綠色GDP核算,推進過程中統計部門退出,沒有了下文,綠色信貸在一些地方也舉步維艱。”一位環保部人士也表示。
本文章由榮茂凈水材料網整理出版,詳情請登錄:www.zzrmjs.com,聯系電話:135 2646 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