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鴨綠江流域生態環境
吉林省集安市日前編制完成了《“十二五”時期鴨綠江流域集安段環境保護和主要污染物減排規劃》,要求多措并舉改善鴨綠江流域生態環境質量,做好流域污染防治工作。
規劃明確了鴨綠江流域集安段的污染減排總目標和總任務,預計到“十二五”末期,排入鴨綠江集安段的工業廢水總量將由2010年的90萬噸下降到60萬噸,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將由391.73噸下降到74.36噸,氨氮排放量將由3.4噸下降到2.5噸。
在此基礎上,規劃還將各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進行量化分解,落實到鴨綠江及其支流的主要沿江和沿河34家排污企業。
機制保障與資金支持并舉
針對集安市農村畜禽養殖、化肥、農藥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污染嚴重的情況,集安市按照“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環保牽頭、部門協同”的原則,建立多種機制,并提供資金支持。
“十二五”期間,集安市把保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作為重點,制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應急預案,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到“十二五”末期,全市農村的9條飲用水水源河流將全部劃入重點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飲用水水源地附近的50多個村莊將全部建設標準化衛生廁所,全市126個行政村75%的廁所都建成標準化衛生廁所,70%的村莊建成標準化的垃圾收集場或收集點。
建立健全農村環保投入機制,大幅度提高沿江流域污染減排資金投入,從資金層面上為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提供有力支撐。預計到2015年,集安市用于農村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的投資將從目前占地區GDP的不足1.4%提高到2.1%。
同時,集安還逐步加大沿江流域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幅度提高沿江流域的污染減排資金投入。目前全市已籌措資金1.2億元,用于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場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到“十二五”末期,全市將新增投入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1億元。
通過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制藥、水泥、礦山等主控行業及益盛藥業等國控重點企業的污染物治理,沿江流域年減排能力達到1100多噸,其中,削減化學需氧量排放1000余噸,削減二氧化硫排放100多噸。通過尾礦庫加固、尾礦廢水的截留處理等措施加大了對全市非煤礦山企業的整治力度,益盛藥業更是投入了1400多萬元,建設了高標準的污水處理站,每年可削減化學需氧量排放100余噸。
認真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進一步行使“環保第一審批”權和環保“一票否決”權,堅決防止新污染源產生。堅持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堅決不批等5個不批原則,僅2010年和2011年兩年,集安共否決項目17個,其中投資億元以上的大型項目兩個。
節約型技術助推生態農業
集安市正加快推廣節約型化肥施用技術,全面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精準化施肥、診斷施肥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并建立農業生態補償機制,對采用配方施肥、化肥深施,使用有機肥,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及生物農藥和采用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的農戶進行補貼。預計到“十二五”末期,集安市的化肥施用量將從目前的11950噸下降到9400噸左右,農藥使用量將從1300噸下降到949噸左右,從而為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提供有效保障。
加快高效節約機械研發,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新品種,推廣低容量噴霧技術。大力發展適合東北地區的農村沼氣技術,把養殖場建成清潔能源中心、有機肥供應中心和廢棄物處理中心。
大力實施規模農業生態建設。積極推廣農業清潔生產技術,將實現農業清潔生產納入國家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到2015年,集安市的測土配方施肥率將從目前平均30%左右大幅提高到50%以上;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新品種,推廣低容量噴霧技術的農田面積將從目前的3595公頃上升到8655公頃,從而大幅度減輕面源污染對鴨綠江生態環境的壓力。
公司網址:
www.zzrmj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