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中說:“善服藥者,不如善保養。” 一個人最大的遠見,就是平日進補得當,保養身體。 讓健康常在,才能免遭服藥之苦與疾病之痛,安享晚年。 而最有效的補藥和養生,其實不過三件事:走路、喝水、睡覺。
1、多走路 《老老恒言》 中講:“步主筋,步則筋舒而四肢健。”百煉不如一走,走路,是最簡單、最有效的運動方式。 既能舒緩筋骨,強健四肢,還可以通暢氣血,延年益壽。 張伯禮 院士堅持20年的養生秘訣: 他堅持做的一件事就是——每天走路7000~8000步,而這個習慣他已經保持了20年之久。 他建議老年人每天能堅持走路積累6000~7000步,如果有時間,就多走幾步,走得快一點,讓心率稍微快一點,微微出汗是狀態。
研究發現,每天行走7000~8000步,可以降低6種慢性病發生風險。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降低12%;肥胖癥降低11%;2型糖尿病降低31%;高血壓降低8%;胃食管反流病 降低8%;重度抑郁癥降低8%。 西方“醫學”希波克拉底 也說:“行走,是的藥。” 2、喝好水 常言道:“水是生命之源。” 中醫認為水能補陰、養陰,是滋陰生津的第一天然食材,并視喝水視為人的第一養生法。 喝水看似是件平常的事,而要把水喝對,卻又不那么簡單。因為人體中,水 的含量約占70%,可以說人就是水做的。 01 、好氣色,從“心”做起 中醫認為:



“心主血脈、其華在面。”所以,當我們心功能正常時,面色就自然顯得紅潤有光澤;相反的,如心血虧少,則面色發白,常伴有健忘多夢、眩暈等。喝好水養血脈! 02 、淡斑點,需充盈肝血 中醫:“肝主藏血,主疏泄”,如肝失疏泄,就會氣機不調、血行不暢,表現為面色青黃,臉上容易出現黃褐斑、蝴蝶斑等。養生重在養肝,平時多喝水可增加循環血容量,有利于肝的廢物代謝, 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 03 、好唇色,健脾最重要 《素問·五臟生成篇》記載:“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意思是說,脾是氣血生化的源頭,如果脾這個源頭出問題了,反映在口唇就表現為口唇色澤發白,嘴唇發干,甚至干裂、起皮,出現上述口唇問題,就說明你要健脾了。喝好水,養氣血! 04 、去痘痘,要肺氣足 中醫:肺主皮毛、開竅于鼻。肺氣失調,宣發功能就會減弱,毛孔開合、代謝失常,表現就是皮膚水油不平衡,容易干燥起皮或出油,甚至出現、脂肪粒、等。喝好水,肺氣足,喝對水,可以使皮膚變得更加光滑,延緩衰老。 05 、腎要好,青春不老 腎虛,人就容易出現未老先衰,比如容顏晦暗、鬢發斑白、早生皺紋等。多喝水是腎健康的基本保障。腎結石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疾病。醫學認為腎結石病人與人體代謝環境、飲食、疾病、飲水少等因素有關。 3、睡好覺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 睡覺,也是一種補身養生的手段,比飲食更重要。好好睡覺,可以還精養氣,健脾益胃,壯骨強筋,抗病抗衰。 而一旦缺乏睡眠,作息顛倒,則易危害身體,誘發多種疾病。保證睡眠充足,是人生的頭等大事,也是的靈丹妙藥。 日前看到《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 》發布的一組數據:中國青年和中年人群,率高達82.3%和84.3%。 很多人不知道,睡眠是身體自帶的維修系統,科學和醫學都無法讓身體節律保持平衡,只有睡眠能做到。 英國《自然》雜志曾發表過一篇醫學研究論文,文中指出: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心血管健康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睡眠質量不好或睡眠不足,會引發身體各項疾病。” 北京一位專家也有提出: “人應該在10點到11點之間睡覺,最晚不要超過12點,睡眠時間能維持在7到8個小時左右;
每晚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持續一周,就會導致體內700多個基因發生改變;
長期睡眠不足,甚至會加大患心腦血管疾病、抑郁癥、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 2025,多走路、喝好水、睡好覺,健康多一點,煩惱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