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名稱:無錫市夢源達特鋼有限公司
聯系人:姜經理(先生)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1413788888@qq.com
聯系地址:無錫新區城南路32-1號中儲金屬市場2號倉庫
郵編:214046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線纜網上看到的,謝謝!
換句話說,經濟成長雖然放緩,而且還是大幅放緩,但實際上并沒有陷入萎縮,當然也談不上中國經濟增長題材的結束。
必和必拓對此基本上表示同意,只不過認為中國鋼鐵生產維持如此強勢的時間不會那么長。
該公司沒有像力拓那樣悉數透露其研究方法,但首席執行官麥安哲(Andrew Mackenzie)在公司中期財報發布時對分析師表示,“我們每六個月就會對我們的預估從頭到尾重來一次,細致程度讓人難以置信。”
他表示,預測未來10年將迎來“鋼鐵峰值期”,這是“一種符合實際的看法”。
市場是否有效?
也有許多人并不認同如此看好中國的觀點。
舉例來說,高盛(187.45, 3.51, 1.91%)分析師認為中國工業活動放緩程度,比官方宏觀經濟數據所暗示的還要嚴重,對所有金屬的需求將持續受挫于債務的中長期去杠桿化過程,而這一過程才剛開始。
只有時間能夠證明誰對中國的解讀才是正確的,尤其是鑒于這個等式中的許多部份都會變動,而且當中的每一項都面臨大量未知因素。
不過,力拓及必和必拓對影響中國鋼鐵需求各種因素所做的由下而上的分析,還是漏算了該國鋼鐵產量過剩的問題。
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工業產能過剩是“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
過剩產能大都來自鋼鐵行業,這一點從該行業利潤微薄、盈利能力不強以及國內鋼鐵價格觸底中可見一斑。
產能過剩意謂著市場效率低下,鋼廠生產大于需求,生產僅僅是為了產生現金流以及維持債務償還,同時卻伴隨大幅削減庫存和小型債務違約引發連鎖反應的風險。
這也使得鋼鐵業面臨政府直接干預的風險,其形式為強制性關閉產能,在深受霧霾所苦的北京周遭地區就發生過這種情況。
未來15年鋼鐵產量或許真的會以1%的平均速度成長,但這樣溫和的長期預測,或許掩蓋了力拓Tulpule所謂“震蕩”的嚴重程度。
這個邏輯很類似鐵礦石生產商的另一個想法,他們認為自己的低成本產量將取代高成本產量,迫使市場重新平衡。
這種對鐵礦石市場效率的信念,也就是造成普遍認為價格不會跌破每噸90-100美元看法的原因。當然,等到價格真的跌破了,這個看法也就被推翻了。
現實情況一直無法像理論想的那么有效率。高成本制造商可能不會逆來順受地接受命運,而是會繼續掙扎下去。成本本身就是不斷變動,而現在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疲軟助長了成本下滑的惡性循環,成本正處于下降。
事實證明鐵礦石替代周期的情況遠比預期更加混亂,這也就是為何即使價格在最近大漲之后,現在依然掙扎在每噸60美元下方。
在先前低估了鐵礦石市場的效率低落程度后,現在另一個類似的危險是,大家可能低估了中國鋼鐵市場更嚴重的效率低落問題。
兩拓對“中國鋼鐵峰值”看法的強烈落差并不重要。畢竟,在同一陣營中,兩家看法差個4,000萬噸算得上甚么?
但兩拓對中國的共同看法,與目前其他多數評論家觀點漸行漸遠,才是真正奇特之處。
9月13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8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數據以及全國粗鋼產量,數據表明,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持續回落,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粗鋼總量開始萎縮,但粗鋼日產仍小幅增加。